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经释(三)

    圣位,故得预流果的圣者不会有我得预流果的执著。   预流果是小乘见道位,其所得智慧是在第十六刹那见惑后得到的智慧分,其所是欲界当中的修惑与所有的一百一十二品见惑,预流向尚未全尽修惑,预流果已经彻底本品的障碍,入圣智位。预流果者唯在名言中有获得一个预流果的假相,但是在实际当中,所得的果位、能得者与所得者都是自相空。既然不成立实有的入流,就不可能有入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者,《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著疏

    |金刚经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109002146.html
  • 生命的轮回

    缘,生起有(kammabhava)。以有为缘,生起生。以生为缘,生起老死,忧,悲,苦,恼,绝望等。如此,则痛苦产生。无明的彻底,导致业行的终止。业行的彻底,导致再生意识的终止。再生意识的彻底,导致名色的终止。名色的彻底,导致六入的终止。六入的彻底,导致触的终止。触的彻底,导致受的终止。受的彻底,导致爱的终止。爱的彻底,导致取的终止。取的彻底,导致有的终止。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268909.html
  • 转苦为乐的智慧法门

    恶道中,才想到:欲望现前,就应感到恐怖,预见灾患,而设法。我们就是因为怂欲,而受到极为重大的痛苦呀!这就像沙罗树,忽略了掉在旁边的葛藤种子。等到雨後,种子发芽,生起枝叶来,缠在树身上而充满柔软喜悦...,现摘列如下:  (一)现乐,当来受苦报:是指有些人「自乐自喜」杀生、下与取、邪侄、妄言、邪见,并以此而生喜乐,自然是「不趣智、不趣觉、不趣湟盘」。这些痴人不澈底知道「现乐,当来受苦报」的道理,而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1065785.html
  • 观音菩萨六字真言

    阿弥陀佛复言:你要解除六道众生所受之苦,必须弘扬六字大明咒——嗡玛尼悲美吽,那将六道众生所受之苦。每个音节皆能净轮转各个不同相应之六道因缘。 更殊胜的是,六字大明咒可封闭六道轮回之门,亦可超越...天道中之骄傲及我执,堕落、变异之苦。 嘛:绿色之成所作智光,净阿修罗道中之忌妒,斗争之苦。 呢:黄色之自生本智光,净人道中之无明及贪欲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贫苦之灾。 叭:蓝色之法界体性智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10394680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60)

    但有些人仍为之大喜大悲,这是什么原因所致?你明白这个道理后,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? 848、有些人说:“对于幻变的美女,幻师明知是自己所化,但仍会生贪心。可见即使了知诸法如幻,也无法烦恼。”...仍然会生贪心。由此可知,即使了知诸法如幻,也无法烦恼。 此处作者回答说:幻师对幻女生贪是有原因的。因为他对所知万法并未证悟空性,虽然能变出千姿百态的法,但由于相续中的烦恼障、所知障、习气障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2020724451.html
  •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

    息为三……长息短息,从一到十,心中默数,如此循环不已,使思想渐渐集中。在此过程中,通过体认出入息生灭无常,进一步领悟人的身心也是生灭无常的道理,从而自觉地各种"思觉"烦恼。《坐禅三昧经》说应六...国土觉,对于人生恋恋不舍而幻想长生的不死觉。努力这些思觉烦恼,使心清净。此经说,修习不净观以及其它四种禅观也可以这些烦恼,但因为修数息观更容易使思虑集中,故以修此观断这些烦恼为宜。由此可见,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5746960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现在我们想想“四恶道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戒禁取结,。在经典中曾提到有人模仿牛和狗的行为,佛陀时代印度很盛行那种修行方式,那就是戒禁取结,最近不再有了,但正像他们一样愚蠢且更不值得的行为确实存在,必须要所有的戒禁取结才能入涅槃流。   身见结、疑结、戒禁取结就入涅槃流、得法眼净——见法和见惑、愚痴。   请记住!我们凡夫总有某种程度的愚痴与迷惑—&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343611236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禅修,证得灭尽定,入无余涅槃而得解脱,将禅定之学扩充为九次第定,但是由于小乘人未证真心实相,只能烦恼之现行,对于多生以来形成而未萌发现行的烦恼种子不能,阿罗汉虽然除了烦恼但习气尚存。大乘般若空宗经典则强调亲证真心,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、不垢不净、非定非动,一切众生、无论凡圣常处理地的大禅定之中,以此理定明烦恼菩提不二,然后不废事定,定慧相资,可理定、事定兼具,更加彻底的无明烦恼,禅宗之“禅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
  • 《中阿含经》之业观初探

    苦聚”之生死流转门;如果不要受生死流转的话,就必须无明的根本,即是所谓“无明灭即行灭…纯大苦聚灭”。只要无明烦恼已,即不再招感业力,也就不会再受生死轮回之苦。  三、《中阿含经》之业观  (一)...经》的〈优婆离经〉中,佛陀教导弟子应如何行十善业及行善的用意。佛陀教导弟子要远离杀生、杀生的行为,及舍弃杀生用的刀杖,并且在积极方面内心要生起“有惭有愧,有慈悲心”,饶益一切乃至昆虫皆不得杀害,...

    释大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145076.html
  • 《中阿含经》之业观初探--以〈业相应品〉为主

    的“无明缘行…生缘老病死,纯大苦聚”之生死流转门;如果不要受生死流转的话,就必须无明的根本,即是所谓“无明灭即行灭…纯大苦聚灭”。只要无明烦恼已,即不再招感业力,也就不会再受生死轮回之苦。  三...贪欲、离嗔恚、离邪见。在《中阿含经》的〈优婆离经〉中,佛陀教导弟子应如何行十善业及行善的用意。佛陀教导弟子要远离杀生、杀生的行为,及舍弃杀生用的刀杖,并且在积极方面内心要生起“有惭有愧,有慈悲心”,...

    释大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5347250.html